聯系人:萬經理
地 址:上海市靜安區江楊南路466弄
電 話:86-021-56473713
傳 真:021-56473709
郵 箱:1657249361@qq.com
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敏感元器件與傳感器分會秘書長郭猛介紹,物聯網的產業鏈包括傳感器和芯片、設備、收集運營及服務、軟件與利用開發和系統集成。作為物聯網“金字塔”的塔座,傳感器將是全部鏈條需求總量大和基礎的環節。“傳感器產業的發展速度將直接影響物聯網的發展速度。是以,我們把本次年會的主題定為‘物聯全國,傳感先行’。” 物聯網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當局工作、公共平安、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等多個領域。智能交通、城市安防、智能電網等行業市場成熟度較高,傳感技術成熟,當局扶持力度大。
在很多城市已開始規?;?,干式試驗變壓器市場前景廣闊,投資機會巨大,將成為將來幾年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而醫療衛生、家庭、個人等領域的智能傳感利用則需要較長的時間,技術、標準均有待于進一步,大多數產品還處于試驗階段,短期內不會大規模利用。業內人士表示,物聯網的發展是靠新型傳感器作為物質基礎的。是以,國內企業應當瞄準上述物聯網的利用領域,開發新型傳感器。工頻試驗變壓器中電科技集團公司第49所副所長吳亞林介紹說,新型傳感器包括物聯網利用的溫度、濕度、光學、紅外、化學、磁學和聲學等傳感器。新型傳感器產業集進步前輩的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和進步前輩制造技術為一體,代表了當前傳感器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方向。
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新型傳感器主如果以MEMS技術、新材料、微電子技術及相干學科技術為基礎,其特點是集成化、智能化、小型化、收集化、多功能化和低成本、技術機能良好、可靠性高。業內專家認為,當前,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應當組織專家、產業用戶和相干研究人員,對新型傳感器部分項目進行篩選、評估,確定一部分重點扶持和優先發展的項目,加快其產業化進程。發展新型傳感器還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各領域的需求和物聯網發展的需求,經由過程國家政策扶植、資金投入等方式,將目前國內自行研發、具有自立常識產權、已小批量生產的產品構成必然的*,并慢慢發展強大有技術優勢的企業。
使他們成為國內甚至上的企業。近年來傳感器產業取得了飛速發展,中國物聯網產業在公眾營業領域和平安家居、電力平安、公共平安、健康監測、智能交通、首要區域防入侵、環保等諸多領域的市場規模均超過百億甚至千億元。市場前景將遠遠超過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通信等。國內傳感器企業加速發展搶奪市場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物聯網等新興市場的崛起,國內傳感器企業應當掌控機遇,以競爭的目光來規劃品牌計謀,努力改變傳感器核心技術不在中國人手中的近況,讓中國的傳感器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據有一席之地。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秘書長溫學禮表示,在物聯網發展的重大機遇面前。
國內企業要充分發揮產、學、研聯盟的自立創新感化,以市場為導向,做強傳感器產業。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盧革宇結合本身在日本工作的經歷總結出很值得借鑒的經驗,他說,發展國內傳感器產業必然要走產、學、研合作的道路,產業界、研發機構和教育界要學會了解對方,特別是了解對方的長處,多向對方進修。“只有如許才能克服短期行動,促進原始創新。日本的氣體傳感器就是如許發展起來的。”他表示。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賴淑榮介紹說,目前她們研究的很多項目都是和企業聯合開發的,她認為黌舍的研究力量和企業的財力及人力資本必須結合起來才能起到“11>2”的感化,這中間黌舍應當和企業密切。
研發出他們需要的產品。她還建議敏感元器件與傳感器分會將骨干單位組織起來,做好與當局相干部門的溝通,結合各方面力量,申請并承擔一些大項目,即“聯合起來辦大事”。鄭州煒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小水認為,傳感器的多樣性決定了業內企業必須走融合之路。企業要正視技術融合,并經由過程技術融合促進產業融合。同其他行業一樣,標準也是傳感器行業必須面對的一個挑戰。南陽金冠科技有限公司副總李永祥認為,目前,在物聯網發展的初期,應當由當局指導、企業參與,對物聯網所用傳感器的標準進行研究,如果產業發展起來再擬定標準,難度會非常大。